什么是古籍
來源: 發(fā)布人:廣德圖書館 |
概述
以紙為載體抄寫或印刷的中國古代圖書。 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。古代的時間下限,一般有3種意見:①定在以鴉片戰(zhàn)爭使中國進入近代史的1840年;②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1911年;③定在五四運動揭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1919年。大多數(shù)人贊成第二種意見,即1911年前成書的圖書,為古籍。
中國古籍形制
中國古籍形制主要有以下幾種:①卷軸裝。粘結幅度相等的若干幅紙成一長條,承襲簡冊帛書的存放方式,左端安一軸,以軸為中心,從左向右卷成一卷。也有的不用軸。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。②冊葉裝。分經(jīng)折裝和蝴蝶裝。經(jīng)折裝,由卷軸裝過渡而來,即將一長條,按一定行數(shù)左右折疊成長方形,前后加封面。蝴蝶裝,將印好的一整葉,以有字的一面對折,數(shù)葉為一疊,將若干疊的版心處粘于用作前后封面的硬紙上。唐末五代即出現(xiàn)這種裝幀,盛行于宋元。③包背裝。將書葉無字的一面對折,數(shù)葉為一疊,右邊版框空白處打眼訂捻,前后封面是一整張紙,書脊被包裹起來。元代和明代前期最流行。④線裝。折疊方法與包背裝一樣,只是打眼處改用線裝訂,前后封面各用一紙。出現(xiàn)于明代中期,是中國古籍最后的,也是最通行的裝幀形式。明清時期,很多宋元古書重新裝修時大半都改為線裝。
以紙為載體抄寫或印刷的中國古代圖書。 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。古代的時間下限,一般有3種意見:①定在以鴉片戰(zhàn)爭使中國進入近代史的1840年;②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1911年;③定在五四運動揭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1919年。大多數(shù)人贊成第二種意見,即1911年前成書的圖書,為古籍。
中國古籍形制
中國古籍形制主要有以下幾種:①卷軸裝。粘結幅度相等的若干幅紙成一長條,承襲簡冊帛書的存放方式,左端安一軸,以軸為中心,從左向右卷成一卷。也有的不用軸。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。②冊葉裝。分經(jīng)折裝和蝴蝶裝。經(jīng)折裝,由卷軸裝過渡而來,即將一長條,按一定行數(shù)左右折疊成長方形,前后加封面。蝴蝶裝,將印好的一整葉,以有字的一面對折,數(shù)葉為一疊,將若干疊的版心處粘于用作前后封面的硬紙上。唐末五代即出現(xiàn)這種裝幀,盛行于宋元。③包背裝。將書葉無字的一面對折,數(shù)葉為一疊,右邊版框空白處打眼訂捻,前后封面是一整張紙,書脊被包裹起來。元代和明代前期最流行。④線裝。折疊方法與包背裝一樣,只是打眼處改用線裝訂,前后封面各用一紙。出現(xiàn)于明代中期,是中國古籍最后的,也是最通行的裝幀形式。明清時期,很多宋元古書重新裝修時大半都改為線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