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综合一区麻豆|趴到床上去被男c女奶房作文|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|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原千岁|国产福利一区在线|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|毛片免费视频肛交颜射免费视频|91福利在线尤物|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|91丨九色丨国产老熟女,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免费app,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,99国产强伦姧在线看

您好,歡迎您訪問廣德市圖書館官網!

知識講座

    全國殘疾預防日系列科普(二):肢體殘疾的預防
    來源:廣德市圖書館 發(fā)布人:朱朕


    圖片

    1. 什么是肢體殘疾?

    肢體殘疾,是指人體運動系統(tǒng)的結構、功能損傷,造成四肢殘缺或四肢、軀干麻痹(癱瘓)、畸形等,而致人體運動功能不同程度喪失以及活動受限或社會參與障礙。肢體運動功能喪失是指醫(yī)學上的肢體的生理運動功能喪失。例如: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伸膝無力或不能伸膝,稱為伸膝運動功能喪失。腦卒中患者的足尖抬不起來,稱為踝關節(jié)背屈功能喪失。

    活動受限是指完成生活中各種任務的活動受到限制。例如上述的兒麻患者由于伸膝運動功能喪失,不能走路了,稱為步行活動受限。例如雙上肢無力不能自己吃飯了,稱為進食活動受限等。

    社會參與障礙是指那些殘疾人回歸社會的阻礙因素。例如不能走路的人,可以使用輪椅代步,但是室外道路、公園、車站、商場、影院等公共場所缺少無障礙環(huán)境,形成移動、交通、分享公共設施障礙;又如具有與健全人同樣工作能力的殘疾人,因個人的社會歧視,得不到同樣的工作崗位而造成的就業(yè)障礙等。


    2. 常見的肢體殘疾有哪些?


    肢體殘疾人在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中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。常見的肢體殘疾有四肢癱、截癱、偏癱、腦癱、脊柱強直或嚴重畸形、上肢或下肢部分或全部缺失、單手或雙手拇指或其他四指缺失、雙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,以及身高不足130厘米的成年侏儒癥患者等。


    圖片

    3. 哪些原因會導致肢體殘疾?


    造成肢體殘疾的原因有許多,調查表明我國造成肢體殘疾的前十位原因依次為腦血管病、骨關節(jié)病、小兒麻痹癥、工傷、交通事故、發(fā)育畸形、腦性癱瘓、脊髓疾病、感染和地方病。其中腦血管病在城市占到肢體殘疾原因的25%;骨關節(jié)病在農村占到19%;腦性癱瘓、發(fā)育畸形以及先天性發(fā)育障礙是0~14 歲肢體殘疾兒童最主要的致殘原因;而小兒麻痹后遺癥、其他外傷、交通事故、工傷等是25~54 歲青壯年肢體殘疾人的最主要致殘原因;腦血管疾病、骨關節(jié)病和其他外傷等是55歲及以上老年肢體殘疾人的最主要致殘原因。


    圖片

    4. 什么是腦性癱瘓?

    腦性癱瘓是由于發(fā)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的,一組持續(xù)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(fā)育障礙、活動受限癥候群。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、知覺、認知、交流和行為障礙,以及癲癇和繼發(fā)性肌肉、骨骼問題。


    圖片

    5.腦性癱瘓的臨床分型


    (1) 痙攣型四肢癱 以錐體系受損為主,包括皮質運動區(qū)損傷。牽張反射亢進是本型的特征。四肢肌張力增高, 上肢背伸、內收、內旋,拇指內收,軀干前屈,下肢內收、內旋、交叉、膝關節(jié)屈曲、剪刀步、尖足、足內外翻,拱背坐,腱反射亢進、踝陣攣、折刀征和錐體束征等。

    (2) 痙攣型雙癱 癥狀同痙攣型四肢癱,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痙攣及功能障礙重于雙上肢。

    (3) 痙攣型偏癱 癥狀同痙攣型四肢癱,表現在一側肢體。

    (4) 不隨意運動型 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,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動和肌張力障礙;該型最明顯特征是非對稱性姿勢,頭部和四肢出現不隨意運動,即進行某種動作時常夾雜許多多余動作,四肢、頭部不停地晃動.難以自我控制。該型肌張力可高可低,可隨年齡改變。腱反射正常、錐體外系征TLR(+)、ATNR(+)。靜止時肌張力低下,隨意運動時增強,對刺激敏感,表情奇特,擠眉弄眼,頸部不穩(wěn)定,構音與發(fā)音障礙,流涎,攝食困難,嬰兒期多表現為肌張力低下。

    (5) 共濟失調型 以小腦受損為主,以及錐體系、錐體外系損傷。主要特點是由于運動感覺和平衡感覺障礙造成不協(xié)調運動。為獲得平衡,兩腳左右分離較遠,步態(tài)蹣跚,方向性差。運動笨拙、不協(xié)調,可有意向性震顫及眼球震顫,平衡障礙、站立時重心在足跟部、基底寬、醉漢步態(tài)、身體僵硬。肌張力可偏低、運動速度慢、頭部活動少、分離動作差。閉目難立征(+)、指鼻試驗(+)、腱反射正常。

    (6) 混合型 具有兩型以上的特點。


    6.腦性癱瘓有什么成因?


    (一)非遺傳學病因:產前、產時和產后的生物學和環(huán)境因素仍然是腦癱的主要高危因素。如宮內感染、宮內生長遲緩、先天性腦發(fā)育畸形、早產和低出生體重、各種新生兒腦病、敗血癥、胎兒或新生兒腦卒中等;嬰兒期各種腦炎或腦病、中毒、創(chuàng)傷、腦卒中。

    (二)遺傳學病因:腦癱的遺傳學病因涉及多種復雜機制,包括易感基因多態(tài)性、單基因病、CNVs 等。


    7. 腦性癱瘓可能同時出現的問題?


    視覺 ●屈光不正,如:近視、斜視、弱視聽覺 ●不同程度的弱聽

    學習 ●閱讀困難、計算困難

    語言 ●語言表達、理解或發(fā)音困難

    感官 ●對感官剌激發(fā)應異常,如害怕被觸碰或移動的感覺

    健康狀況 ●常見有癲癇、吞咽困難、流誕、牙病、免疫力低下

    智力 ●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注意力 ●較弱

    心理行為 ●依賴性強、情緒不穩(wěn)定、易沖動、適應力


    8. 腦性癱瘓為什么要盡早安排評估及治療?


    ● 家長可早日了解兒童發(fā)展的需要,從而安排適當的照

    顧及治療,以預防出現繼發(fā)性的問題例如:肌腱攣縮、關節(jié)及脊柱變形或情緒行為的偏差等。

    ● 家長可及早協(xié)助兒童使用輔助器具,以加強兒童獨立活動、自理或與人溝通的能力。

    ● 兒童可早日接受合適的醫(yī)療跟進及康復計劃,包括適當的訓練和教育安排,以發(fā)揮兒童的潛能。


    9. 家長如何幫助腦性癱瘓兒童?


    ●了解并接受兒童的發(fā)展情況

    ●積極參與兒童的訓練

    ●掌握訓練方法

    ●與醫(yī)生和治療師保持溝通

    ●參與家長自助組織

    ●充分善用社區(qū)資源

    ●積極面對問題

    多與他人分享感受,減緩負面情緒


    10.什么是動作協(xié)調障礙?


    動作協(xié)調障礙又叫動作協(xié)調困難,它是一種功能失調癥,顧名思義是“動作”上有“困難”的意思。根據 WHO的統(tǒng)計,全世界有6-8%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協(xié)調困難。有這個障礙的兒童在動作協(xié)調上明確地較同齡兒童差。他們往往給 人“笨手笨腳”的感覺,在學習或日常生活上亦有不少困難。此障礙的成因未明,但并非因智力問題或腦部受損所引致。


    11.動作協(xié)調障礙的兒童有什么癥狀?


    幼兒時期

    ●大小肌肉發(fā)展較緩慢,例如:撿拾細小物件不靈巧,較遲才能自如地上下樓梯。

    ●時常碰撞物件

    ●容易跌倒

    ●進食時常弄臟飯桌不愿使用筷子,只會用匙羹,甚至用手進食。

    ●較難掌握執(zhí)筆和使用剪刀的技巧

    ●砌積木和拼圖等能力較低兒童時期

    體能方面

    ●走路或跑步時容易無故跌倒

    ●不能準確地判斷距離,容易碰撞周圍的人或物件,以致身體瘀傷

    ●較難與同齡兒童一起玩體能游戲,如踢球、攀爬、捉迷藏

    ●上體育課時,容易被老師或同學批評動作不靈巧

    ●對學習新的體能活動,如:跳繩、游泳或球類等活動, 感到困難

    學習方面

    因手欠靈活,在書寫時常變身體姿勢來遷就書簿

    ●抄寫速度慢

    ●雖用心寫字,但由于執(zhí)筆欠佳,往往寫字出格或字體不工整

    ●做手工時總是不能依照形狀剪摺或貼好自理方面

    ●自行扣上鈕子或綁好鞋帶有困難,因而經常給人衣衫不整的感覺

    “笨手笨腳”,容易弄掉手中物件或把水打翻


    12.動作協(xié)調障礙對兒童有什么影響?


    學業(yè)

    ●在體育、美勞及需要抄寫的學科上,表現特別弱

    ●常因寫字速度慢或字體欠工整而未能完成試卷或誤失分數

    家庭生活

    ●自理能力弱,時常依賴家人,如生活需要別人協(xié)助扣鈕、綁鞋帶、收拾書包等

    ●容易發(fā)生小意外,如摔破東西、弄翻飯碗等,常惹來父母的責罵


    社交

    ●逃避與同齡兒童玩體能活動,如競技游戲活動

    ●在集體游戲活動中被同伴排斥,故較喜歡跟比自己年幼的兒童玩耍


    情緒行為

    ●手腳協(xié)調不來,未能應付生活需要,會哭及發(fā)脾氣

    ●為掩飾自己的弱點,會借故逃避自信心

    ●因常被人認為“笨手笨腳”反應遲鈍或不小心,故自信心不足


    13. 動作協(xié)調障礙可以治療嗎?

    研究顯示,此障礙并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。但經過訓練,兒童在熟悉的體能活動和日常生活上,會有明顯的進步。


    14. 家長如何幫助動作協(xié)調障礙的兒童?


    及早診斷

    ●及早讓兒童接受適當的訓練,以減少兒童對體能活動的抗拒,并增強自信心。

    認識及面對問題

    ●了解兒童的能力和潛質,接受兒童在體能方面的限制, 作出合理期望。

    強調參與

    ●贊賞兒童付出的努力,強調參與,不只是注重成果。多做預習

    ●學習新的體能活動時,讓兒童先作個別預習,切勿一開始便與同齡兒童作比較。

    增加成功經驗

    ●教導體能活動時,應將過程分拆為數個小步驟,從簡到復雜,循序漸進地教導,使兒童掌握動作要求,增加成功經驗。

    與老師聯絡

    ●共同商討對策,讓兒童在抄寫、體育、美勞等各方面有成功的體驗。


    15. 什么是偏癱?

    偏癱是由于外傷或疾病造成大腦功能障礙,引起一側身體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喪失,有時還有說話、理解、記憶、情緒等方面的問題。

    導致偏癱的常見原因是腦血管意外,如腦出血和腦梗塞。這類疾病的發(fā)病年齡越來越低,常常與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 尿病、腦供血不足、血脂異常、肥胖、高鹽飲食、酗酒及吸煙等因素有關。


    16. 為什么說防治高血壓可以預防偏癱的發(fā)生?


    因為高血壓是發(fā)生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,無論收縮壓還是舒張壓水平的增高,腦中風的危險性都會增加,血壓越高危險性就越大。由于血壓增高,腦血管破裂,形成出血性腦血管意外,造成偏癱。有些患者得了高血壓,而沒有頭痛、頭暈等癥狀,這就更加危險,所以要定期監(jiān)測血壓,及時發(fā)現高血壓,一旦診斷高血壓,要長期科學服藥,保持血壓的正常、穩(wěn)定,降低腦中風發(fā)生的風險。


    17. 為什么要警惕心腦血管病患者發(fā)生偏癱?


    因為對于心臟病患者,無論血壓水平怎樣,其偏癱發(fā)生的危險都明顯增加。心臟病患者常常由于脫落的栓子,隨血液循環(huán)到達腦部,形成腦血栓,導致腦部缺血,造成偏癱。冠心病患者約10%~30%可發(fā)生腦血栓,較非冠心病患者高 5倍。如果患者伴有高血脂,那么形成血栓的機會就更多,所以說心臟病與偏癱關系密切;因為心腦血管是一個系統(tǒng),所以發(fā)生腦缺血偏癱時,也要監(jiān)測心臟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脂飲食,定期檢查血脂。


    18. 偏癱發(fā)生前有哪些征兆?

    腦中風發(fā)生前通常會有一些征兆,應引起注意,及早采取措施,以免造成偏癱,下列情況是偏癱發(fā)生時常見的征兆:
    (1) 發(fā)作性眩暈。
    (2) 發(fā)作性一側性黑蒙或雙目失明。
    (3)突發(fā)言語不利。
    (4)突發(fā)一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。
    (5)突發(fā)一側肢體麻木。


    19. 定期體檢對預防偏癱有哪些作用?

    很多疾病早期沒有癥狀,或癥狀輕微而經常被忽略。例如:有些高血壓患者并沒有出現頭痛、頭暈等癥狀;糖尿病患者也不一定有典型的吃飯多、喝水多、體重輕的癥狀。因此,應定期監(jiān)測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內科、神經系統(tǒng)的全面體檢, 至少每年要有一次,特別對中老年人非常必要。堅持定期體檢,可以早期發(fā)現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造成偏癱的危險疾病,積極采取措施,可以減少偏癱的發(fā)生。

    20. 哪些原因會導致脊柱脊髓損傷?

    脊柱脊髓損傷的原因包括外傷性的和非外傷性的。外傷性原因是脊柱脊髓受到機械外力作用,包括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而造成脊髓的結構與功能損害。脊髓損傷的原因多為交通事故、工礦事故、高處墜落、運動損傷及暴力行為(如刀槍傷)等。非外傷性原因包括脊柱、脊髓的病變,如腫瘤、結核、畸形等。


    21. 截癱患者經常會發(fā)生哪些并發(fā)癥?

    由于護理和醫(yī)療措施不當,或個人不注意,截癱患者特別容易發(fā)生以下并發(fā)癥:
    (1) 壓瘡,又叫褥瘡,是由于局部組織過度受壓致血液循環(huán)障礙而造成的組織壞死。好發(fā)于臥位或坐位時持續(xù)受壓的骨突部位。
    (2) 排尿困難(包括尿潴留和尿失禁)及泌尿系感染,是由于脊髓損傷后,支配膀胱排尿肌肉的神經受損造成的。
    (3) 高血壓、心動過緩、大量出汗、面色潮紅和頭痛等自主神經反射亢進陣發(fā)性綜合癥,是由于脊髓損傷后,走行于其中的自主神經受損導致的功能紊亂。
    (4) 排便困難,是由于脊髓損傷后,支配腸管和肛門的神經受損,直腸松弛,結腸活動減弱,肛門括約肌力弱造成的。
    (5) 痙攣,常發(fā)生在頸髓損傷和上胸段損傷者,痙攣可
    發(fā)生在肢體,也可出現在胸、背、腹部,表現為肢體僵硬、關節(jié)活動受限,是由于脊髓損傷后,走行于其中的運動神經受損造成的功能紊亂。


    22. 截癱患者如何預防褥瘡?

    截癱患者因感覺喪失及肢體活動障礙,長時間臥位或坐位常會在身體承重部位、體表骨突出部位形成褥瘡。嚴重褥瘡會形成皮膚破潰感染。防褥瘡要做到:
    (1) 減少局部持續(xù)受壓,坐輪椅者每30分鐘做一次減壓,
    每次持續(xù)1-2分鐘;臥床者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;翻身動作要輕柔,防止摩擦皮膚;翻身后觀察皮膚情況,保持床面平整。
    (2) 選擇散熱性能好、透氣性能強、厚約10厘米的坐墊或床墊放置于合適位置,注意皮膚、內衣和床墊的清潔衛(wèi)生。
    (3) 適當進行康復運動訓練,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,增強體質。
    (4)保護肢體,避免過冷過熱;避免肢體碰撞在硬物上。


    23.截癱患者如何預防關節(jié)攣縮?


    為了保持癱瘓肢體的關節(jié)活動范圍,預防關節(jié)攣縮,從受傷開始,每天都要對癱瘓肢體的關節(jié)做多次被動活動。按照關節(jié)的正確功能方向,每次活動10-15次,活動時動作應輕柔、緩慢,在關節(jié)的全范圍活動,可以由他人幫助活動,也可由脊髓損傷患者自己活動,以不感到疲乏為限度。


    24. 哪些原因會導致截肢?

    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四肢病變,在不得已的情況下,醫(yī)生會進行截肢處理,因此就要特別注意以下造成截肢的原因:
    嚴重外傷:嚴重外傷、肢體血液循環(huán)障礙,肢體組織可能壞死或無法修復,包括燒傷和凍傷造成的肢體壞死。
    糖尿病:在糖尿病患者發(fā)生了肢體壞疽時要截肢。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,糖尿病造成的截肢病例也越來越常見。
    嚴重感染:威脅生命的肢體急性感染,如氣性壞疽、丹毒等。某些慢性感染,如慢性骨髓炎,長期反復發(fā)作難以根治,引起廣泛的組織破壞和肢體嚴重畸形、功能喪失,甚至誘發(fā)癌變。
    腫瘤:骨組織的惡性腫瘤。
    先天畸形和發(fā)育異常:肢體嚴重畸形、無功能,且無法矯治。
    其他:風濕性心臟病、麻風病、動脈閉塞性疾病及某些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。


    25. 什么是骨關節(jié)病?


    骨關節(jié)病又稱骨關節(jié)炎、增生性關節(jié)炎、退行性關節(jié)炎、變形性關節(jié)病等,是由于關節(jié)退化、關節(jié)軟骨被破壞所致的慢性關節(jié)炎。其特征是進行性關節(jié)軟骨消失,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(jié)疼痛,導致功能減退甚至喪失,多發(fā)生在負重關節(jié), 以膝、髖關節(jié)為多見。骨關節(jié)病發(fā)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,60歲以上的人20%都患有骨關節(jié)病,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。


    26. 什么原因可以引起骨關節(jié)病?


    老年人的軟骨老化,也就是醫(yī)學上常說的退行性變是造成老年人骨關節(jié)病高發(fā)的第一位原因。其他原因如關節(jié)創(chuàng)傷、關節(jié)疾病、慢性勞損、體重過高,以及氣候潮濕寒冷等因素都可以導致骨關節(jié)病。另外,在一些地區(qū)由于食用的谷物含 “鐮刀菌素”以及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大骨節(jié)病,也是特定環(huán)境導致的骨關病。

    27. 骨關節(jié)病患者有哪些癥狀?

    大多數骨關節(jié)病人雖在X片上有骨關節(jié)病的表現,但只有約5%的病人有癥狀。病人多為45歲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。

    發(fā)病緩慢,無全身癥狀;通常為多關節(jié)發(fā)病,也有單關節(jié)發(fā)病的情況。患病關節(jié)可有持續(xù)性隱痛,活動增加時疼痛加重,休息后好轉,疼痛常能忍受,氣溫降低時加重,也就是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。有時可有急性疼痛發(fā)作,同時有關節(jié)僵硬、關節(jié)內摩擦音等表現。久坐后關節(jié)僵硬加重,稍活動后好轉,有人稱之為“休息痛”。后期關節(jié)腫脹、增大、運動受限,但很少完全強直。

    28. 合理飲食能預防骨關節(jié)病嗎?

    合理飲食能夠預防和延緩骨關節(jié)病的發(fā)生。老年人要適量攝入高鈣飲食,多食牛奶、蛋類、豆制品、蔬菜和水果;要控制飲食,增加活動,減輕體重,以減輕關節(jié)的負重;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進鈣從體內排出,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有限度;維生素參與鈣的吸收和轉化,還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,其中以維生素D最為重要。


    29. 為什么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預防骨關節(jié)病的發(fā)生?


    堅持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環(huán),促進骨骼的物質代謝,增加骨的彈性韌性,從而預防骨折,延緩骨骼老化的進程。堅持運動還可以提高關節(jié)的堅韌性和靈活性,防止因老化而導致的肌肉萎縮、韌帶僵硬、關節(jié)強直等。運動還可改善和增加肌肉的血液供應,為肌肉活動提供能量,使肌肉發(fā)達,能夠有力地控制關節(jié)的活動。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、年齡各不相同,因此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、運動時間和運動量。


    30. 為什么曬太陽對預防骨關節(jié)病有效?


    因為維生素D是鈣的吸收和轉化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,而維生素D 的最主要來源是皮膚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后,通過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合成的,所以,曬太陽對預防骨關節(jié)病有效。當然,曬太陽也要適度,不可以暴曬或久曬。


    31. 如何預防和改善骨關節(jié)病患者的關節(jié)攣縮畸形?


    關節(jié)攣縮是骨關節(jié)病常見的并發(fā)癥,臨床表現為該部位的活動受限,肢體呈屈曲攣縮狀態(tài),并且進行性加重。關節(jié)攣縮一旦形成,如得不到及時的矯正,就會給生活自理帶來很大困難,造成殘疾。預防和改善關節(jié)攣縮的方法為:
    (1)隨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姿位,并且定時變換體位。
    (2)每日對全身關節(jié)進行活動訓練,活動度從小至大,
    分為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,手法要輕柔,力度要恰當,不可過急過猛,以防損傷。
    (3)利用自身體重和強制運動的方法來矯正已經發(fā)生的關節(jié)攣縮。


    32. 發(fā)生中風時應怎樣正確處理?

    中風的學名叫腦卒中,也叫腦中風。腦中風包括兩種情況:腦梗塞(腦血管被阻塞,使局部腦組織缺血)和腦出血(腦血管破裂出血)。這兩種情況癥狀相似,緊急處理的方法也有共同點。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或糖尿病的患者,突然頭暈、頭痛或嘔吐、暈倒,隨后出現口眼歪斜、流口水、說話含混不清、一側肢體癱瘓,就很可能是中風了,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    (1) 不要搖晃患者,盡量少移動患者,盡快呼叫急救車。
    (2) 寬松患者衣服,如果患者清醒,讓患者半臥或平臥休息。
    (3) 如果患者意識喪失,可將患者擺放成側臥位,頭稍后仰,以保持呼吸道通暢;取出患者的假牙,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,防止患者將其吸入肺中。
    (4) 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識、血壓、呼吸和脈搏,不要給患者進食、喝水。


    33. 可能發(fā)生脊柱損傷時應怎樣正確處理?


    脊柱損傷多由于受到間接外力,如人從高處摔下時,頭、肩或足、臀部著地,對脊柱產生軸向的擠壓力或由于受到直接撞擊而引起脊柱骨折、脫位和肌肉、神經損傷。當腰背突然彎曲、扭轉或用力過猛時,也會引起支持脊柱的韌帶、肌肉或椎間盤的損傷。發(fā)生脊柱損傷后,受傷部位以下的肢體往往不能活動,如果神經受壓,皮膚會有針扎般感覺,背部劇烈疼痛,有被“切斷”的感覺,嚴重時患者會昏迷。當發(fā)生脊柱損傷或懷疑脊柱損傷時,要釆取正確處理措施,以防止發(fā)生嚴重后果。
    主要處理方法包括:
    (1) 不要移動傷者,要立即呼叫急救車。一旦脊柱受到損傷,就會失去對脊髓的保護作用,此時實施不合理的搬動,就可能損傷脊髓神經而造成癱瘓。
    (2) 用雙手保持傷者頭和頸部不動,還可找來衣物、毛毯等墊在傷者的頸、腰、膝、踝部,固定身體,等待急救車到來。
    (3) 如果周圍環(huán)境有危險必須轉移時,要在專業(yè)人員的指揮下,三四個人一起將患者平移(保持頭頸和軀干在一條直線上)放到平板上,充分固定后再搬運患者脫離危險環(huán)境。如果現場無專業(yè)人員,轉移患者時應盡量保持其原有體位。


    34.怎樣及時發(fā)現和處理骨折,以防止嚴重后果發(fā)生?


    由于骨骼的周圍有血管、神經或器官,骨折常會引起周圍組織、器官的損傷。發(fā)生骨折時傷者可有如下表現
    (1)受傷的肢體出現短縮、扭轉、彎曲等畸形。
    (2)肢體沒有關節(jié)的部位出現不正常的活動。
    (3)骨折處疼痛、腫脹淤血,受傷肢體不能活動。
    (4)嚴重的骨折會出現大出血,甚至會使人休克。
    以上表現不一定同時出現。除非現場環(huán)境對傷者或救護者有生命威脅,否則不要貿然移動傷者及其受傷肢體,更不可盲目將骨折復位。盡量在現場及時對傷者采取適當的固定措施,以減輕其疼痛并防止加重傷情,然后迅速將患者送醫(yī)院治療。